1、从物价指数来看。
2、在目前公布的经济数据中,能反映物价上涨的主要有两个,一个是CPI,一个是PPI,即居民消费物价指数和生产者价格指数,前者反映的是消费商品的价格变化,后者反应的是生产资料价格的变化。
【资料图】
3、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,10月份CPI同比上涨2.5%,PPI同比上涨3.3%,二者的平均值为上涨2.9%。
4、所以如果以CPI和PPI来衡量通货膨胀率的话,那目前的通货膨胀率就是2.9%。
5、2、从名义GDP和实际GDP来看。
6、由于名义GDP是包含价格上涨在内的GDP,而实际GDP是去除了价格上涨因素之后的GDP,所以如果以名义GDP的增速减去实际GDP 的增速,就能得到价格上涨的幅度,即通货膨胀率。
7、2018年前三季度,我国名义GDP总量增长650899亿元,相比2017年前三季度的593288亿元,名义GDP增长了9.7%。
8、不过在去除价格因素之后,2018年前三季度的实际GDP仅增长了6.7%。
9、因此,此时的通货膨胀率就等于9.7%减去6.7%,为3%,跟上方的相差无几。
10、3、从货币供应量增长与GDP增长的差值来看。
11、从理论上说,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如果跟GDP的增长速度保持一致,就不会有通货膨胀发生。
12、而如果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高于GDP增速,就会发生通货膨胀,因为此时全社会没有那么多价值的商品来买,超发的货币就会推高商品的价格。
13、在过去十几年里,我国的货币供应量增速基本都是高于GDP增速的,所以通货膨胀一直存在。
14、根据央行公布的数据显示,2018年10月,M2(广义货币)供应量为179.56万亿元,同比增长8%。
15、由于我国2018年第三季度的GDP增长为6.5%,那通货膨胀率就是1.5%(8.29%-6.5%)。
本文到此分享完毕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